Feb 28, 2011

「形骸孤島」流浪動物骨骸訴說生命悲歌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日期:"2011/02/28 10:51" 賴品瑀 新聞來源

本報2011年2月2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知名旅美藝術家張力山,以被棄養的流浪犬貓骨灰,創作出「形骸孤島」藝術作品,傳達他對全台5都17縣,每年將近10萬隻流浪動物被棄養、處死,屍骸被焚燒、銷毀,卻沒有被「當權者與社會大眾」看見的撼動與關懷。

由將近1公噸動物骨骸所堆積出來的塚,冷色調燈光凸顯動物被遺棄後,經歷痛苦的收容過程,最後人道撲殺、火化後留下的屍骨,孤獨地隨之風化。張力山以撿骨在民間代表一種虔誠心意的習俗,讓觀展者將這份心意裝入信封內,放在另一堆由暖色光映出的信封堆裡;並隨著越來越多人撿骨,讓冷漠的塚逐漸消失,化為民間的力量向當權者控訴,要求改變。

信封上印有「身在公門好好修行掌握職權步步落實」對聯,橫批為「政策影響萬千生命」,未來將由主辦單位寄至相關中央與地方政府部門,共同促成從源頭減少寵物不當繁殖、棄養的有效方案。

本次應邀回國參與台北當代藝術館「活彈藥」展覽的張力山表示,《形骸孤島》以裝置加行動藝術的理念,傳達台灣寵物棄養及流浪動物所衍生的種種社會問題,這也是他「意外領域」系列作品之一,意在探討人類生存空間與自然生態空間重疊,所造成對彼此的影響及傷害,刻畫出生機活絡的自然界,處處潛藏著對生存造成危機的「意外」場域。

張力山被問到是否為愛狗人士,他遲疑了一下說,他不算是特別愛動物,只是面對台灣流浪動物收容12天就被人道撲殺有所感,「動物和人都一樣有生命,都有生存的基本權利。」對於生命他認為應該有更好的解套,而非大量撲殺。他認為,撲殺只能治標,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

張力山以紐約的經驗為例,以絕育植晶片的方式,約在3年就能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

此次為了收集動物骨骸,張力山一個半月前在紐約即不斷以電話聯絡台灣農委會、各地收容所以及十幾個動物火葬場,並獲得普遍的回響。張力山表示,多數接觸過的單位,在經過說明理念後,都十分認同,因此透過貨運、郵遞,將約3個月來的無主動物骨骸陸續寄來,估計約3000多隻、重達1公噸。

現場來參觀的民眾,有些看完展示說明後,默默地離開,卻有一對來自旅居香港的南非女性,也拿起筷子與信封安靜地在骨骸前拾骨,密封送到另一邊的信件堆裡。他們對記者表示,非常認同活動理念,也期待以此方式喚起公共意識。

共同參與《形骸孤島》展出及行動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動物保護有不同形式表達訴求,為動物發聲,此次也透過行動藝術看到不同層面的動物議題,無論「愛」與「不愛」某種動物,均應以「尊重」每一種動物生命權益為前提。

活彈藥(Live Ammo)展《形骸孤島》

邀你參與 讓「形骸」化身成為「活彈藥」

從源頭減少流浪動物生命苦痛

● 展出及行動地點:台北市當代藝術館(長安西路39號)

● 開放參與時間:2011/2/26~2011/4/17,每週二至週日(週一休館)

上午10時~下午6時,17:30停止售票

門票:50元

● 無法前往觀展民眾,可按此下載明信片,列印簽署後寄至當代藝術館收。

Feb 26, 2011

骨骸成山 藝術家為流浪動物發聲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新聞來源 台灣每年有將近10萬隻的動物遭到棄養,這些流浪動物進入收容所後,一旦沒有被認養,立即遭到安樂死。死去動物的骨骸,堆成了一座小山,訴說著人類對生命的漠視。當代藝術家張力山以棄養貓犬的骨灰做為創作理念,創作出作品──「形骸孤島」,希望透過展示與參與行動,喚起更多人對流浪動物的尊重和關懷。

旅美14年的當代藝術家張力山,這次受邀回台與其他25位藝術家共同舉辦「活彈藥」(Live Ammo)展。其中張力山的作品「意外領域之形骸孤島」,將大約一公噸的流浪動物骨灰陳列在展區,邀請民眾撿拾現場骨灰放入信封中,展覽結束後,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將會將這些骨灰送至相關主管機關,要求政府重視動物福利的問題。

由於台灣每年出現近10萬隻的流浪動物,導致收容所沒有多餘空間和資源讓流浪動物獲得好的照顧,另外為了空出位置給更多流浪動物,收容所在安置12天後,必須將沒人認養的流浪動物安樂死。數量龐大的流浪動物待在環境髒亂、狹小的收容所中,不但可能爆發傳染病,也可能因為互咬而受傷。

動物社會研究會長年推廣以認養代替購買,從源頭減少流浪動物的產生,同時要求政府設置動物專責單位,而非讓清潔隊進行流浪狗捕捉任務。同時加強飼主責任、推廣節育觀念,並且管制寵物買賣。

用藝術帶出社會議題

這次與張力山合作,動物社會研究會設計印有「身在公門好好修行,長握職權好好落實」以及「政策影響千萬生命」等句子的信封,邀請民眾將流浪動物骨灰裝入信封中,準備在展覽結束後,把這些骨灰送到政府部門手上。

為何選擇以動物骨灰做為創作概念,張力山表示,1998年開始,他開始進行一連串「意外領域」的創作,首先是因為他在美國公路上見到許多車禍死亡的動物屍體,因此有了第一個「Roadkill」系列,提醒人類對於這些意外身亡的動物的重視。之後他陸續產出「意外領域─昆蟲篇」等創作,以及這次的「形骸孤島」。

「做了許多展覽後,我常思考藝術家只是單純的藝術家嗎?藝術家應該也有他的社會責任。」張力山表示,他曾經接受許多人的協助,這些人也許不需要他報答,因此他選擇關注社會議題,透過這些展覽讓更多人認識這些議題。

張力山說,透過越洋電話,他聯繫上動物社會研究會,同時開始與各單位進行交涉,希望能夠獲得幫助。「不過一開始碰到不少軟釘子,畢竟公部門不能直接同意協助,因此常要我去找另一個單位先獲得許可再說。」

密切聯繫與溝通後,張力山獲得台灣不少火葬場的同意,陸續收到流浪動物的骨灰,經過一個半月的收集,終於得到進一公噸的遺骸。「其實我沒有特別愛動物,我只是覺得動物和人一樣,生命都只有一次,他們和人類並沒有差別。」

讓動物獲得尊嚴

張力山強調,「撿骨」在台灣民間社會是一個慎重的儀式,必須帶著尊敬的心情來執行。展場上陳列的骨灰以冷調的藍光照射,因為它們是被遺棄的一群;但裝進信封的骨灰卻打上明亮的燈光,透過民眾撿起骨灰裝進信封,「每個信封裡都裝著一顆心、一份尊敬。」

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不論是否愛動物,人類都應該尊重牠們做為一個生命的權力。因此呼籲政府必須重視動物的福利,透過修法與設立專責機關,避免這些生命,成為冰涼的骨骸。「活彈藥」展將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至4月17日,相關資訊可上當代藝術館網站查詢。


▲張力山以流浪動物骨灰最為媒材進行創作,希望透過民眾參與,將骨灰裝進信封後,由動保團體送往政府機關,企圖喚起政府對流浪動物的重視。(圖文/呂苡榕)

誰來為流浪動物「撿骨」?

記者 鐘聖雄 / 台北報導 新聞來源

為凸顯台灣寵物棄養與流浪動物問題,自紐約返台的藝術家張力山近日於台北當代藝術館籌備《意外領域之形骸孤島》展覽,將大量由各地流浪動物收容所蒐集來的動物火化遺骨運進展場中,堆成一座約120公分高的小山,希望參展民眾能利用這些遺骨推動《動物福利法》修法。

「過去我在紐約關注的是死於交通事故的動物,但在台灣,我想流浪動物的狀況非常嚴重,12天沒人領養就得被安樂死,造就這麼多的骨灰遺骸,所以才想策劃這個展。」張力山拿出寫有「流浪動物『形骸』教我們的事」的信封,希望所有參展民眾都能一起來為流浪動物「撿骨」,把蒐集來的遺骨裝進信封袋中,寄給各地的流浪動物主管機關」,讓主管機關瞭解台灣民眾對流浪動物議題的關注,進而推動《動物福利法》的修法工作。

骨骸創作…為流浪貓狗請命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新聞來源
2011.02.27 02:51 am

「讓骨骸化為民意發酵」,當代藝術家張力山花了一個半月蒐集一噸流浪動物骨灰,堆成一座「形骸孤島」;象徵台灣每年有近十萬流浪犬貓被撲殺焚化,卻沒有被政府及民眾看見,他更和動保團體合作,號召民眾一人一信響應。

「這是第一次有藝術家主動找上門」,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說,「形骸孤島」即日起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現場準備了信封,民眾可撿拾骨骸放入信封中,等到展期四月中結束,「我們也將把這些信寄到中央及縣市政府,要求修訂動物福利法」。

張力山表示,「當骨骸山越來越減少,變成另一座信封山,就是民意的發酵」。會有這個構想,是因為他在美國常收到朋友轉寄流浪狗待領養,不然將被撲殺的電子郵件,發現流浪狗問題在台灣很嚴重,主動聯絡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希望能夠盡一份心力。

張力山是旅美藝術家,他在紐約就曾展出「公路上枉死動物」的藝術作品。他開車在高速公路上,常看到各種野生動物遭車輾斃,他把被撞死的浣熊、鹿,拍成照片或製成標本,藉此凸顯人類和自然界彼此造成危機的「意外」場域。

從國中就立志當藝術家的張力山,退伍後一句英文都不會講就到紐約流浪。他說,藝術家不是只是埋頭創作,應該也要發揮某些社會責任,藉由多元方式呈現,讓靜態的藝術創作也能轉化為社會運動。

朱增宏指出,他們也將寄發邀請函請農委會首長觀展;未來這些骨骸信封將寄到政府機關,要求政府修法,落實源頭管理、廢止清潔隊捕犬、提升收容所動物福利等措施。

【2011/02/27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10226-公視晚間新聞-流浪貓狗骨骸堆成山 另類環保藝術

形骸孤島 藝術家行動聲援流浪犬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即時報導】新聞來源

2011.02.26 05:41 pm


當代藝術家張力山與動保團體合作,創作「形骸孤島」藝術作品,他花了一個半月時間,蒐集到一噸流浪犬貓骨灰、骨骸,堆成一座山;即日起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現場還準備了信封,請觀眾撿拾骨骸放入信封中,當骨骸山越來越減少,變成另一座信封山,就是藝術結合行動的發酵。


「形骸孤島」創作 突顯流浪動物問題 / 陳正興拍攝

張力山表示,他從國中就決定要當藝術家,退伍後一句英文也不會講就到紐約流浪,在美國高速公路上,常看到有野生動物被車撞死,他在美國也常收到朋友轉寄有關流浪動物待領養,不然會被撲殺的電子郵件,他發現流浪狗問題在台灣很嚴重,主動聯絡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希望能盡一份心力。

他希望透過作品,「讓骨骸化為民意發酵」,有更多民眾支持、聲援。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也說,這些骨骸信封未來將寄到政府機關,要求政府修訂「動物福利法」,落實源頭管理,廢止清潔隊捕犬,提升收容所動物福利。

【2011/02/26 聯合報】@ http://udn.com/

一人一信,拯救萬千生命!

聯展名稱:活彈藥 LIVE AMMO
展出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地址:台北市長安西路39號(捷運中山站)
展出日期:2011年2月25日~4月17日
開幕:2011年2月25日晚間七點

旅 美藝術家張力山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形骸孤島」作品,不只是一定期、定點的靜態展覽,更與台灣在地動保組織合作,展開公眾參與的社會行動,具體實踐當 代藝術對社會現實的關注。本作品通過藝術家的心、眼、手,透視人與動物互動過程中的衝突,以全台同伴動物死亡的身軀、骨灰作為創作素材,期望透過作品及一 系列藝術加行動的穿透力與感染力,重燃灰燼,引燃更深遠、更多面向的影響與思考。

動保團體辦公空間展示,所呈現的是社團法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所有同仁,自民國78年動保法立法以來,針對同伴動物議題所做的各項努力及行動,包括從公眾意識和輿論、政策施壓、立法遊說、教育推廣等各方面,逐步促進人們意識、行為及公共政策的改變。

此次藝術+行動的主要訴求與目標有:
1. 立法部門:修訂「動物福利法」。
2. 行政部門:中央及各縣市設置動物保護專業、專責單位;落實源頭管理政策;廢止清潔隊捕犬;提升收容所動物福利。

希望觀展民眾透過實際的參與「作品」,開展由個人到集體的行動,以促進現狀的改變:
1. 主辦單位於展覽現場準備有訴求信封,觀展民眾可在現場將一小部分動物骨灰裝入信封袋中並簽名,並交由主辦單位統一蒐集後寄送政府立法與行政(中央及地方)首長。
2. 若家中有飼養同伴動物,請連繫信賴的獸醫,為家中動物安排絕育手術及登記。
3. 請說服周遭親友,為家中寵物辦理絕育、登記。

如果您無法親臨當代館觀展,仍懇請您共同關心這個議題,踴躍參與連署活動。意者,請列印訴求卷,填上個人資料後,於展覽期間2/25/2011~4/17/2011,寄到

台北當代藝術館
「形駭孤島」藝術+行動 策展單位
台北市103長安西路39號

誠摯感謝您的熱情參與!

「形駭孤島」藝術+行動 策展單位 敬上
2011年2月21日

挑戰禁忌 骨灰變成藝術品

2011/02/26 12:44:00 新聞來源

(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26日電)流浪動物骨灰也能創造藝術作品!旅居美國藝術家張力山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首度合作發起的藝術行動,以重燃流浪動物骨骸創作,藉此訴求有關單位應從源頭減少流浪動物。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張力山以被棄養的流浪犬貓骨灰,創作出「形骸孤島」藝術作品,傳達他對全台,每年將近10萬隻流浪動物被棄養、處死,大量屍骸被焚燒、銷毀,卻沒有被看見的撼動與關懷,同時也挑戰台灣社會對骨灰、屍骸與死亡的觀念束縛與文化禁忌。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台灣每年有將近10萬隻狗(以及無數的貓、兔子、寵物鼠)被繁殖、飼養而後被丟棄,再經歷非人道捕捉,被丟入地處偏遠、管理落後、心態封閉,完全沒有動物福利以及無法提升認領養機會的收容所,最後被處死、銷毀。

朱增宏指出,這絕對是一個公共政策不當,加上民眾尊重生命素養不足,導致人與動物生命及環境都深受影響的問題。

朱增宏表示,民眾普遍對「動物福利」的觀念不足,對於如何對待動物,常陷入「愛」與「不愛」的二元對立,而政府「保護」動物的政策作為也流於「空洞化」或末端思維—強調捕捉、收容,但無數動物在收容所內完全沒有福利可言。

此外,許多反對政府將收容犬隻安樂死的聲音,也因收容所龐大的收容壓力無法解決,最後導致收容機構採取黑箱作業,不願開放民間監督或參與,以致動物臨死前經歷更巨大的驚恐與痛苦。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指出,旅居美國的張力山,常會收到台灣朋友寄給他有關流浪動物領養,不然會被撲殺的電子郵件,他發現流浪動物問題在台灣很嚴重,主動聯絡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當代藝術館邀請張力山參展,因此,促成這次以被棄養流浪動物骨灰,創作出「形骸孤島」的藝術作品。

陳玉敏進一步指出,「形骸孤島」意圖凸顯出台灣寵物棄養及流浪動物衍生的種種社會問題,將流浪動物的骨灰陳列在展場,請觀眾撿拾場內的骨灰,放入印有「身在公門好好修行掌握職權步步落實」對聯,橫批為「政策影響萬千生命」的特製信封內,交由主辦單位寄至相關中央與地方政府部門。

同時,也將請民眾簽署一份個人可開展的行動,共同促成從源頭減少寵物不當繁殖、棄養的有效方案,把美術館內的一套靜態藝術裝置轉化為一場社會行動。

主辦單位邀請民眾蒞臨觀展、參與重燃灰燼的行動,並訴求修訂「動物福利法」,及中央及各縣市設置動物保護專業、專責單位;落實源頭管理政策;廢止清潔隊捕犬;提升收容所動物福利。

另外,主辦單位也呼籲民眾,若家中有養犬、貓、兔等動物,請連繫信賴的獸醫,為動物安排絕育手術,也積極說服周遭親友,為家中寵物施行絕育,共同協助從源頭減少「動物過剩,進而導致最後被遺棄」壓力。

形骸孤島創作展即日起至4月17日在台北市當代藝術館展出。

Feb 25, 2011

台北當代館將改建成國際藝術大樓? 【活彈藥】26位藝術家用行動展演玩真的!

展名:活彈藥 展期:2011/02/26~04/17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市長安西路39號)
陳恆光/綜合報導 新聞來源

 陰雨綿綿的天氣行經長安西路,斗大的紅色標語布條赫然入目:「感謝市府都市更新計畫德政,本區即將興建國際藝術大樓!」難道在不久的未來,臺北市將出現另一個亮眼文化新地標了呢?難道名列市定古蹟的當代館即將改建成「國際藝術大樓」了嗎?

 原來,這是當代藝術館開春大展【活彈藥】(Live Ammo)參展藝術家鄭安齊針對當代館所在地大同區未來發展的大膽奇想之作,展覽期間,藝術家將以建商的角色在當代館廣場上發動一系列的公聽會,激發民眾的「社群意識」,進而察覺自身與環境的關聯,並探討當前的都會發展問題。如果你覺得這種真假迷離的藝術表現已經夠引人注目了,踏入展場後更將改寫你對於當代藝術的既定印象!
 
 【活彈藥】展是由陳豪毅、陳璽安、林宏璋、楊雅苓、蔡家榛等聯合策劃,邀請來自台灣、香港、日本、韓國、德國、巴西等共26位國內外藝術家盛大參與,結合了觀念,行為藝術及現地創作,鋪陳、重探藝術和現實的關連,並將當代藝術的展演視為社會現實的事件,進而表達出「藝術不僅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種生存的策略和選擇」。
 
 本展除了鎖定社會發展、農業環保、未來科技、異國文化交流等議題進行探討之外,更進一步設計「實境體驗」的互動方式挑戰觀眾的知覺,例如:張力山的作品《意外領域之形駭孤島》將流浪動物的骨灰陳列在展場,邀請民眾撿拾展場的骨灰放入信封後,寄至相關機構,藉以凸顯台灣流浪動物所衍生的種種問題;又如巴西藝術家安娜伊莎˙佛朗哥的《深層呼吸》,以單純的機械原理及透明材質模擬人類肺臟,觀眾可以經由麥克風發出呼吸聲驅動假肺起伏縮漲,肋骨也隨著光影閃滅,預言了人機合體「共感」的未來生化機器時代。

 本展所展出的29件作品無論從作品本身至展場設計,在在可從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感官經驗,顛覆大眾所熟知的生活脈絡,在某種虛擬的機制和手法之下,所有作品也都也都展現了一種「玩真的」態度,希望在春天來臨之際,引爆前所未有的觀展經驗!

寄流浪貓狗骨灰 「活彈藥」促修法

2011-02-26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新聞來源

 台北當代藝術館「活彈藥」聯展昨日開幕,旅美藝術家張力山將三千多隻流浪貓狗、兔子等動物骨灰,堆成一座小山,現場另備有信封,邀請民眾撿起現場一小塊骨灰,放進信封袋裡,然後郵寄給包括立法院、農委會以及各縣市政府,呼籲政府高層正視流浪動物議題。今日張力山將與動保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進行一段行動演出。

 「活彈藥」由陳豪毅、陳璽安、林宏璋、楊雅苓、蔡家榛等人聯合策劃,邀請蘇匯宇、余政達、黃世傑等廿六位台灣、香港、日本、韓國、德國、巴西等國內外藝術家參展,前「夾子電動大樂隊」主唱、以《海角七號》「水蛙」一角走紅的應蔚民也在展出之列。這次展出的廿九件作品,分別探討農業環保、未來科技、異國文化交流等社會議題。

 旅美的張力山,以「意外領域」系列作品關注人類生活空間與自然界、動物界重疊,造成雙方衝突、傷害的課題。這次展出《意外領域之形骸孤島》從全台公立收容所蒐集三千多隻被安樂死的流浪動物骨灰,「每年有將近十萬隻流浪動物被處死,一山又一山的屍骸被銷毀,卻沒有被當權者與社會大眾看見」,張力山希望透過創作及民眾的行動,督促修正《動保法》。

 而應蔚民的新作《這套DVD(推銷員之狂)》,依舊不改嬉笑揶揄的本性,他仿造電視購物台的場景誇張詮釋,另一方面也在雄辯和「黑白講」當中,調侃「專家」、「代言者」滿天飛、但言論不需負責的亂象。

<旅美藝術家展出>創作動物塚 凸顯動保議題

〔記者羅碧/台北報導〕新聞來源 不忍台灣貓、狗、兔子等寵物常在飼養風潮過後,被棄養及處死,旅美藝術家張力山以近兩個月的時間,收集了一公噸的台灣流浪動物的骨灰,以「動物塚」的概念,創作出「形骸孤島」,並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發起一人一信活動,期盼政府及民間都能正視動保議題。

這項名為「重燃流浪動物骨骸!讓形骸發聲!」活動昨天起,到四月十七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觀賞者可用筷子夾起任何一塊動物骨灰,放入信封袋內。主辦單位打算寄送給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吳敦義、監察院長王建煊、農委會主委陳武雄等,提醒他們落實「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令,因為動保法立法十三年來,流浪貓犬的數量及死亡不減反增,顯示動物福利未落實。